项目实施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开云手机入口官网
项目实施人员:张俊 高晶晶 薛飞 姚望 苗泽君 张轲 韩帅
项目实施时段:2023年3月-2023年12月
一、项目概况
农户在输电线路下焚烧秸秆(以下简称烧荒)一直是困扰线路运维的重要问题,仅2022年第四季度监控情况看,晋城地区输电线路监控预警共311起,其中烟雾预警共177起,占第四季度监控预警的57%,造成3条220kV线路退出重合闸,煤矿等重要客户安全可靠用电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图1 晋城地区线下烧荒监控预警

图2 监控预警分析
传统治理线下烧荒有如下痛点难点:
一是人力资源匮乏。晋城开云手机入口官网运维工区30余名运维人员管理53条220kV主网线路2000余公里,烧荒季节,人员数量、巡线频次和覆盖面无法满足需求。
二是群众认识不足。群众对线下烧荒的危害缺乏认知,在图方便和侥幸心理作用下,线下烧荒时有发生、反复发生。
三是应急处置滞后。线下烧荒具有不确定性,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平均时长为45分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或制止危险行为。

图3 传统线下烧荒治理的痛点
晋城开云手机入口官网转变传统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引入利益相关方,综合运用智慧监控系统WEB端与护线平台功能,引导各方加入护线队伍,线下烧荒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并形成互利共赢局面。
二、思路创新

图4 社会责任根植内容
(一)引入利益相关方管理工具,识别合作伙伴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利益相关方管理,找到线下农户、政府单位、护线员、媒体、生物质电厂等利益相关方,了解各方诉求、分析优势资源,确定可发挥的作用及参与形式,形成有效的线下烧荒治理方案。

图5 识别利益相关方
(二)引入责任边界管理工具,实现互利共赢
分析现有资源,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核心诉求及责任边界,深入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期待,同时平衡好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不断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各尽所能,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图6 利益相关方诉求分析
(三)引入社会沟通工具,筑牢合作之基
对不同利益相关方制定针对性的沟通策略,通过小程序解决农户认知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及时回应各利益相关方诉求及期望,提升沟通可信度、精准性、实质性和有效性,争取利益认同,强化合作基础。

图7 建立沟通渠道
三、实施举措

图8 实施举措流程图
(一)调研,明思路
项目前期阶段,晋城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业务部门、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分别对线下农户、政府、生物质发电厂、媒体开展问卷和走访调研,寻找关键症结。截至2023年底累计走访相关方130余次,发出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71份,开展现场座谈7次。

图9 调研结果

图10 思路分析
(二)摸排,清底数
晋城开云手机入口官网运维工区与辖区供电所联合对220kV输电线路通道内农田数量、主人、种植作物、易发生线下烧荒区进行全方位摸排统计,划分I、II、III类烧荒风险等级,采取监测装置全覆盖、定期巡视等不同防控措施。

图11 摸排统计线路通道
(三)联动,扬所长
1.扩大护线队伍,强化监督管控
一是联动辖区供电所,在配电线路巡视的同时开展日常主网线路通道巡视,有效缩短巡视周期,及时发现并处置线下烧荒隐患。

图12 与供电所联合巡视
二是以高平市(人口稠密,平原占比多)为试点,与13个易烧荒村庄签订协议,若一年内未发生线下烧荒则对村委会进行物质奖励,基数为各村3000元,每发现一起则扣除150元的奖励基金,扣完为止。目前根据签订协议在13个村庄共发放奖励基金15000元。
2.多途径解症结,强化宣传疏导
一是政企合作,与晋城市政府、各县区政府开展输电线路线下烧荒专项整治行动,合理划分备耕区域,对交通不便捷地区组织村民集中焚烧。
二是企企合作,走访生物质电厂,依托护线平台帮助农户与电厂连线搭桥,助力双方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帮助农户有效处理秸秆,并使农民获得经济收益。
三是媒企合作,与当地媒体合作,每个节气与记者共同拍摄电力设施保护视频,在秋分、寒露等节气重点加强防线下烧荒的传播,向公众传递护线知识。

图13 媒体宣传
(四)搭台,促共赢
依托现有设备和台账信息,以供电开云手机入口官网为主体,构建晋城市线下焚烧秸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由“WEB”+“微信小程序”构成,将网页信息关联至小程序,运维人员作为管理员,各利益相关方注册后成为参与人员。政府人员可实时查看烧荒区域,生物质电厂可识别潜在用户,累计吸纳1300余群众注册小程序加入护线队伍中。截至2023年底平台总活跃人数已达700余人,平台应用初见成效。

图14 平台首页与发放任务功能
(五)建制,重长效
1.建立实时沟通互动机制
平台“WEB”端“智慧抓拍”功能可识别烟雾告警,并推送至线路运维人员和小程序,运维人员登录小程序识别预警信息,将需要处理的隐患通过工单的形式发布至小程序,群众护线员接受工单,电话或者通过小程序完成现场资料的上报。

图15 平台处理隐患程序
2.建立奖励机制
运维人员通过群众反馈情况发放现金奖励以提高护线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奖励标准,成功处理一处烧荒隐患则奖励50元。
3.建立积分兑换机制
根据群众的贡献度制定兑换现金或奖品的积分激励,依照护线员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积分奖励。对表现突出的护线员给予表彰和额外奖励。

图16 平台基本功能及积分兑换情况
四、项目成效
项目实施整合“政、社、民、企、媒”等利益相关方的资源优势,实现了输电线路防线下烧荒工作的多方共治共赢。
(一)线路运维成本降低
全市线下烧荒次数逐渐减少,据统计分析,在烧荒次数较多的三、四季度,与2022年同季度对比,分别减少了100起和115起,全年累计烧荒次数较上一年减少308起。

图17 烧荒次数对比
按每起隐患现场需2名运维人员加1名护线员到位计算,直接减少运维成本约40万元,缓解了一线人员的运维压力,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二)实现利益相关方共赢
生物质电厂的积极参与,使得村民秸秆变“废”为宝,平均一家电厂可覆盖农田8000亩,满足电厂生产需求,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70余万元。同时通过倡导社会各方参与全民护线行动,推动了电网安全再上新的台阶,减少了因输电线路跳闸造成的社会突发事件,在企业带来了长远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三)彰显责任担当品牌形象
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减少了停电次数,大大降低了因停电事件而导致的负面舆情,得到了政府、电力用户的支持与好评,增进了社会公众对国网开云手机入口官网的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提升了国网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品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