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在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远眺,茫茫荒原已整齐地“种上”光伏板,犹如蓝色的海洋。大同有1687平方千米采煤沉陷区,这些原本因采煤受损的土地,如今变身成发展光伏产业的资源。
大同被称为“煤都”,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双碳”背景下,大同市近年来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2016年,大同市在采煤沉陷区建设了全国首个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当时,大同西部区域仅有1座500千伏变电站——雁同变电站。“十三五”时期,随着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雁同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已无法满足新能源外送需求。为此,开云手机入口官网规划建设了新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022年12月,该工程顺利投运,大幅提升了大同地区新能源外送消纳能力,助力大同能源转型。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晋北采煤沉陷区6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在推进。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落实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满足配套煤电和新能源电力可靠送出的工程,可推动山西、冀北新能源外送消纳。晋北采煤沉陷区6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有更多的清洁电能通过大同—怀来—天津南外送通道送往京津冀。
大同供电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发展部五级职员杨扬介绍,与大同—怀来—天津南特高压工程配套,大同未来规划建设4座500千伏变电站。届时,大同将构建以1000千伏特高压为核心、500千伏双环网为支撑的坚强网架结构,为大同新能源基地建设、大规模绿电外送提供保障。
储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大同落地。
2023年7月,山西首座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项目——合荣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在大同市新荣区西村乡建成。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96亩。该电站站长王雨辰表示,选择在新荣区建站,不仅因为这里风光资源丰富,更因为接入条件得天独厚——这里距离500千伏新荣变电站不到5千米,且电站有充足的间隔。
“储能设备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在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调节用电的波峰波谷,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提升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今后随着大同地区新能源快速发展,储能将发挥更大作用。”王雨辰对储能电站的前景充满信心。
大同市综合能源富集互补、电力供给充足稳定,这些优势让其成为大数据中心的理想建设地。大同逐渐从输送煤炭转向输送算力。
在位于大同灵丘县的秦淮大数据中心,十几栋建筑整齐有致,银灰色的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供电是大数据中心选址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秦淮大数据中心项目部经理禾伟介绍,一方面,大数据中心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用电成本是大数据中心最主要的生产成本。禾伟站在秦淮大数据中心110千伏变电站站台上,指着不远处的220千伏灵丘变电站:“当初在这里选址时,我们充分考虑大同新能源资源丰富,而且这里距离220千伏灵丘变电站不到1千米。有了这样的保障,大数据中心才能顺利落户。”
近年来,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相继落户大同。作为山西省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中心,大同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山西省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的97%以上。
2018~2024年,大同市煤炭行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从28%降至17.1%,而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占比从0增长到22.5%,超过煤炭行业用电量的比重。面对大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大同供电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制订行动方案,推广打捆并网、协同互补等建设方式,引导大数据产业合理布局。目前,大同大数据产业年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超过50%。
一手“绿色能源流”,一手“数据产业流”,大同这座资源型城市朝着建设“京津冀数据服务地”和绿色能源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5年3月25日 《国家电网报》 1版)